青光眼被称为“视力的小偷”,悄然无声地侵蚀着我们的视野。这种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疾病常常被忽略。作为长期致力于青光眼防治的眼科医生,山东省鲁南眼科医院的赵汝敏医生希望与大家分享关于这一隐秘视力杀手的重要信息,强调早期筛查、定期检查和终身治疗的必要性。
青光眼:不仅仅是“眼压高”
许多人听说过青光眼,但对其了解往往停留在“眼压高”的层面。实际上,青光眼是一类以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疾病。尽管眼压升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核心问题在于,眼内的“房水”液体负责滋养眼睛并维持正常眼压。正常情况下,房水的产生和排出是一个平衡过程。当排出通道受阻,房水积聚导致眼压升高,持续的高眼压则会损害视神经纤维,最终可能导致视野缺损甚至失明。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青光眼患者的眼压都高,也不是眼压高就一定会得青光眼。因此,单靠眼压测量无法确诊或排除青光眼,需要进行全面的视神经和视野检查。
沉默的视力杀手:隐匿的症状与巨大危害
青光眼最可怕之处在于其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比如开角型青光眼,其进展极为缓慢,视野从周边逐渐被“偷走”,而中心视力在很长时间内不会受到影响。患者通常会在晚期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此时,已经丧失的视力是无法挽回的。相对而言,闭角型青光眼在急性发作时症状剧烈,包括眼胀、眼痛、头痛、视力急剧下降等,必须立即就医!否则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永久性视力丧失。
青光眼的“高危人群”
有以下人群属青光眼高风险者,应提高警惕并定期进行专业眼科检查:
- 年龄因素:40岁以上的群体风险增大,年龄越大风险越高。
- 家族史:直系亲属中有青光眼患者者,风险显著提高。
- 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的近视者风险更大。
- 远视眼:尤其是眼球结构偏小者,易患闭角型青光眼。
-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诱发激素性青光眼。
- 眼部外伤或手术史。
- 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
- 长期眼压处于正常值上限者。
对抗“小偷”: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
面对这一沉默的敌人,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是保护视力的唯一有效方法!降眼压是目前唯一被证实可以有效延缓或阻止青光眼进展的治疗手段。针对不同患者,医生会设定个性化的“安全眼压”。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
- 药物治疗:使用降眼压眼药水,种类繁多,作用机制不同。遵循医嘱、按时按量使用,切忌自行停药或减量。
- 激光治疗:如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和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通常快速、微创。
- 手术治疗:当药物和激光无法有效控制病情时,需考虑手术以建立新房水流出通道。
定期随访至关重要!青光眼是终身性疾病,即便眼压控制良好,也需要定期复查眼压、视神经和视野,以便医生及时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方案。
护眼建议:主动筛查,定期检查
建议大家在40岁后,眼科体检应如量血压般常规化。即便没有症状、视力正常,也应每1-2年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包含眼压测量等项目。对于高危人群,建议提前开始筛查并增加检查频率。此外,了解家族眼病史,及时就医处理任何眼部不适,是降低风险的有效方式。
青光眼虽然无法治愈,但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和规范的终身管理来有效控制。EVO视讯 提醒您:您的视力健康应成为优先考虑的问题,积极行动起来,定期检查,以保护您清晰而广阔的视界。不要等到视野缺失才追悔莫及。